近日,亚马逊宣布成立全球打假团队,专门负责打击违反法律法规和亚马逊商城规则、在亚马逊上销售假冒商品的售假者,并将其诉诸法律。
亚马逊打假部门的首要目标是阻止假冒商品在亚马逊商城中上架。亚马逊表示,目前已经能够确保消费者浏览的99.9%的商品未出现有效的假冒商品投诉。
亚马逊全球打假团队还将调查售假者试图规避亚马逊流程和系统监测、以及违反亚马逊商城规则上架假冒商品的案件。
该全球打假团队的成立将更有效地帮助亚马逊对不良行为者提起民事诉讼,为品牌方的联合或独立调查提供支持,并在全球范围内协助执法人员打击售假行为。
亚马逊能否直接对接国内执法?
这是不是意味着亚马逊可以直接对国内的违规卖家和服务商进行真人追责?
先说明下,肯定不是所有违规行为都是会被亚马逊跨国执法的,只有一些同时违反了亚马逊规则和当地法规的卖家才有可能被盯上,比如销售假货和电商刷单。而当地没有相关法规,只是违反了平台政策的话(比如滥用变体、定价欺诈等等)最多也就是关店。
因为很多卖家在店铺注册上都有自己的技巧,一般很难从注册信息中找到正确的店铺负责人。所以亚马逊在这个新团队中加了点猛料——第三方服务商。
这支全球性的跨职能团队由前美国联邦检察官、资深调查人员和数据分析师组成,通过挖掘亚马逊商城相关数据、与支付服务商等第三方合作或通过其他公开来源搜集信息,并借助当地资源,亚马逊全球打假团队将收集案件线索并定位售假者。
也就是说亚马逊不单单会根据自己的数据,还会结合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共同定位售假卖家。虽然有些卖家无法从注册资料上面定位到本人,但是谁都不会把资金安全交给一个陌生人或是不太熟的朋友,所以卖家们的收款账号大概率是自己的,起码也是拿自己亲戚的信息注册的。
可以说亚马逊只要抓住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据,很容易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卖家的真实信息。更何况还有其他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如果真能拿到这些数据,我们卖家在亚马逊面前将没有隐私可言。
亚马逊取证之路困难重重
第三方支付机构确实有很全面且真实度较高的卖家信息,但是向亚马逊这样的合作企业提供自己的用户数据,实际上是违反商业道德甚至是可能是违法的。
第三方机构如果被暴露出来违规向亚马逊提供用户隐私,分分钟就要被用户声讨和抛弃。所以说亚马逊想拿这个数据必须要通过执法机构来操作。
至于亚马逊和我们执法机构的合作会不会顺利,放在以前我肯定会说很难,而今年一月我们已经和美国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在这个协定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打击电商平台的售假现象。
所以说亚马逊这次的全球打假团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蓄谋已久并且大概率是一个针对中国卖家的政策。有可能被波及的卖家最近要多注意,最好还是转型并排除有风险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