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字平台从受众的匹配角度由程序自动化完成展示类广告的采买和投放,并实时反馈投放分析的程序化广告(DSP广告),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多媒介媒体,平台实时竞价的方式,将媒体和受众进行匹配。正因为这种“高匹配”的投放方式,广告投放效果的“可控性”才得以提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显得随机和盲目。这是很多卖家选择DSP广告的重要原因。
根据不同的人群标签定位人群,然后,通过DSP广告主动出击(货找人)将对应的广告内容精准推送至相关目标人群。
可以根据兴趣、社会属性定义人群。如:将“喜欢滑雪、徒步等户外运动”这类人作为目标,把户外品类广告内容定向推送给他们,以抢占用户心智和“强行种草”。
根据竞品ASIN定义的人群,抢占竞品流量。如:我们把“浏览过相关户外产品,浏览过竞品产品页”的人群设为标签,单独投放。
根据ASIN人群的行为特征,自定义客制化人群包,通过对“实时浏览关联产品的人群包”进行定向投放,以扩大上层流量的引入,缩小获客盲区,提升潜客获取的可能性。
您还可以通过AMC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和人群分析,来精准找到想要的人群。如某办公用品卖家,想要通过DSP广告获取新客,但不知道如何锁定增量人群。借助AMC针对其已购买人群进行深入洞察,发现有一部分订单来自2B的团体采购,如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机构等。这类人群有“批量、大件、周期性”采购的特征。
采取什么策略的前提是卖家首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客户的购买行为路径是怎样的。比如说,客户是通过Video看到产品,获得对品牌的感知;然后看到DSP广告,对品牌产生认可度后进行搜索,点击SP广告,最后产生购买行为。
当然,消费者购买行为路径不只是一种。卖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路径的数据表现,分析对应的消费者特性和现阶段不同触点的广告表现,以此来决定预算向哪个阶段倾斜,哪些触点是有效的,该如何调整策略。
如,通过AMC的转化路径分析,发现卖家预算主要放在转化阶段,拉新策略的预算占得很少,导致上层流量不够,下层没有转化。因此,针对消费者Awareness阶段,加大上层策略投入,扩大流量触达来拉新。
通过亚马逊AMC“用户级”、“事件级”的颗粒数据来可视化展现消费者的浏览、点击、购买、复购,真实的行为路径,分析各路径对应的购买用户的行为特征,其归因购买的触点分布,以此来了解和把握流量触达到购买转化之间的规律。
AMC除了可以按人群特征生成DSP广告投放人群包,还能做重找回(找回浏览过、搜索过、购买过等等符合自定义人群特征的顾客)。卖家可以从 User ID 维度对 Awareness / Consideration / Conversion 层级人群进行重找回,并针对该层级人群投放下一阶段广告。通过AMC回溯最长时间周期,基于用户购物习惯、复购消费周期等多维度分析,找回失活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