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企业将撤离中国”的消息。
美国提供资金要求企业离开中国,这意味着啥,中美关系是否走向冰点?
世界实事走向会否改变经济格局,作为跨国经济圈层中生存的跨境卖家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来讲下:
新闻的真实性
翻墙查了下白宫新闻网,啥都没有,国内网上包括一些大V却讨论的风生水起了。
再查,哦,原来是这个发量和川普一样“感人”的现任白宫国家经济会议主席,白宫XXXXXXX噼里啪啦(真长,我懒得打字了),嗯,就是叫库德洛的这个老大爷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哦~
在和国内的某些xx的那些揣测一比,我真想为未来中国影视行业优质内容的发展鼓掌,一波人才。
其实近年来关注这类新闻较多的朋友们,可能更清楚发现每年都有一大波“撤资潮”。19年时候亚马逊不也撤掉中国区业务吗?但是,有必要听风就是雨吗?
我们看大数据说话。历史数据显示,就能看见外资不仅没撤,反而每年都在追加,虽然有时相比有少有多,但是差不了太多。
在中国自媒体爆发的这两年,大家应该都和我一样见惯了各种“所谓新闻”的大场面,早该淡定高冷一些。
不过也有朋友问了,川普那样魔性的思维,很有可能就采纳白宫老大爷的建议,那我来说一下
美、日有没有撤离的可能 ?
搞清楚事情根本,大家再去合理考量自己的亚马逊事业在未来的可行性,才是理性的。
有果必有因,要走?那他们当初为何来?
比如,你离开家乡来深圳,你来这干嘛,得到了什么?你走了你又会怎样?想清楚:
1. 你当初干嘛来深圳
2. 你回去了你又能干嘛
外企也一样,他们为啥来中国?必须是来赚钱的,这一点,和你们把货千方百计卖去外国一样。
没有什么儿女情长,商人重利轻别离,意思他就是想赚你钱,任何挡住他赚钱的都是敌人,当然这个敌人可大可小,在没有真正的飞机大炮挡在他面前,他是更不会因为什么民族文化差异,肤色差异就不赚你的钱了,别说了,就算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我们中国生意人,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也都是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
那为什么来中国能赚到钱呢?
1. 成本低
知道吗,老板开会跟我们讲我们海外仓的人工成本,都刺激我们想去洛杉矶做个搬运工人了,在中国,你花五六千就可以雇个大学生,折合一千来块美元,在美国这个价格,你都雇佣不到半文盲的amigo(老墨)。
钱花的少,中国普教做的好,大学生多,工人素质普遍也比用人成本低的南亚和非洲那些地方高不少。
不仅人工成本,中国地广物博的,国家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好,其他成本也低。
“成本”类似于市场上的重力,在这玩意的作用下,产能会一点点向成本低的地方聚集,最后集中到中国这个人口大坑里,这太符合市场规律了。
2. 完整的供应体系
中国现在对于世界来说更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有完整的供应体系。
和国外分散的产能不一样,你在中国一个地方就能搞定产品构思、生产到产品发货出去的所有环节。
外国人想创业也是。打个比方:
他只要去深圳的华强北吼一嗓子,他想做个无人机还是手机。马上就有相关人员跳出来,从配件到设计到集成,你只要在美国发订单就好了。
关键还不贵。
怎么说?你去华强北也能感觉到,这个人不做,马上有别人做,竞争多,整个市场里有无数“小而专”的模块化公司。
你不管有什么逆天创意,落实到最后,都是几个模块的组合。在市场上,模块化产品“贵得多”就意味着你死定了,很快就有公司把你替代掉。
3. 巨大的市场潜力
产能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要有人买。
这一点中国人应该深有感触,花起钱来没得感情的中国大妈都跑出国门去买买买了,海一样深不见底的市场,不仅能生产,还能消费。国内疫情防控得当,复工后,看看国内的消费型股票,很形象。
再看看苹果在中国之前的门店数量,20%的利润都在中国,中国的利润跟整个欧洲差不多,是日本的两倍。
还有前段时间特别火的特斯拉的营销和马斯克的“我爱中国”,可以说“没有中国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抛开什么感情因素,中国大大降低了他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巨大的市场助力特斯拉的腾飞。
想要赚钱的人,哪有不喜欢中国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有些人提到“全球化”,第一反应就是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是受害者。好处都给中国拿了一样。
Come on!宝贝,美国人印点废纸就可以到中国来买工业品,谁是受益者还不够清楚吗?
中美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但是枪就想打出头鸟。哎呀,这个比喻有点难听。抱歉。
美国是赚了的,只不过他们本国利益分布不均匀,关我们什么事,聚宝盆分红不均,就把盆扔了?
好吧,我这个比喻虽然形象,但是又不太好听,没办法。有点气。
说了这么多,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其实不用太费脑子。
就算他们真的回去了,美政府给补贴?补贴多少?
就算是你亲爸妈,也难以一直补贴你吧。老子一把x一把x把你拉扯这么大,你不出去闯世界赚大钱回来孝敬老子,还回来啃老?
更何况,特朗普什么尿性?
跨境卖家怎么面对
都是成年人吧,都要按成年人社会化的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
啥意思?就是狗不咬你,你千万别去咬狗,但是狗咬你了,你就不能跑,不能怂,果断扬起浑身气焰,操起武器,打回去才是。
既然知道了,这条看似很大的国际巨闻没怎么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那么做好长期打算,再关注当下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就好了。
长期怎么讲?
我们要坚持
深挖洞(提高产品竞争力,广度和精细化、品牌化)
广积粮(深挖优质供应链,储备各方面资源)
低筑墙(扩宽交易维度)
那么眼下你们焦虑的是什么?
怎么解决了?
我来分析一下:
1、对美国没有信心
(1)疫情角度,第二个隔离期在本月20号结束,根据现状分析,20号以后疫情被控制感染数量减少的的可能性很大,很有可能会出现第一个转折点。
(2)亚马逊现有80万员工,为了保证快速派送疫情期间的积压包裹,扩招15万人临时工,且加价招工,姐夫在看疫情之后巨大的红利期,因为疫情结束,率先恢复市场有绝对优势,所以亚马逊在做好所有准备,利用疫情期间改变大众消费习惯,增加20-30%的客户群体,准备弯道超车,继续领先市场份额。
2、订单量:
一些产品类像户外品类销量会下降到10%左右,因为没有需求,但是像室内健身/宠物用品/日用品等销量在90%,还有像电子类产品销量占50%,而且有逐步提升,全面恢复的趋势。
3、资金压力
不会让卖家压太多的货量,可以安排30天左右的销量备货,也就是几万块的成本,想做好亚马逊电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若撑不起几万块的资金投入是不合格的,这个时机很重要,要想尽办法出货,保证绝对优势,等待爆仓。
4、无法建仓
现在大部分都无法建仓,是现实问题,无法建仓就不发货了吗,对于想把亚马逊电商规模做好、做大的电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
5、安不安全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我司承诺丢必赔怕什么?承诺货到亚马逊仓库付款,怕什么?现在用最低的风险获取最大利益,还有比这样的红利更稳定的投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