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海运价格虽然下降,但是全球供应链依旧脆弱,港口拥堵、航班取消造成延误是常有的事儿,由此带来的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屡见不鲜。
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货代与卖家的海运纠纷案件,令人感慨颇多,在行业内也引发热议。一次海运的延误,不仅造成双方在经济上的损失,在商业名誉上也大受影响。几万甚至更多间接的经济损失,最终却只能判赔1000多块钱,货代身心俱疲的同时,还损失了许多卖家客户……
01
索赔10万的诉求被驳回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封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家货代公司与另一货代发生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前者要求后者赔偿100000元(包括违约责任、合同履行费用等),并且要求后者在当地登报向原告道歉,以恢复前者的声誉。
事件起因是今年2月份,货代公司委托另一货代将卖家的货物用美森海派进行运输,另一货代在接洽时称可以安排2月初的美森正班航班,包括清关关税后交美国当地UPS派送到亚马逊仓库,货物将在3月初送到。
但是等货代公司在美森官网查询物流号时,发现另一货代公司将货物实际安排在2月初美森从上海港口出发的代码CLX+美森加班船,另一货代却答复“船晚开了”,而实际上,美森分别有从宁波、上海出发的CLX航次并未晚开。
真正的因为是船公司临时调整2月船期排班,导致加班船晚开和货物送达延误。最终的结果是,卖家的货件足足延误将近半个月,直至3月中旬日才实际交付。
作为直接承接卖家物流订单的货代,不仅要赔付给因延误导致销售断货的卖家,其他卖家客户受本次事件影响,纷纷与货代停止交易,使其遭受巨大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货代要求另一货代赔偿10万元并登报道歉的原因。间接的损失其实难以估量,可能远不止10万。
但从判决结果来看,货代索赔10万的诉求被法院驳回了,因为间接损失系经营损失,货代作为原告不能举证证明因涉案运输遭受经营损失,且超出了双方订立合同时可预见的损失范围,故法院不予认定。另一货代只赔偿其经济损失不到2000元。
深圳一家货代负责人告诉雨果跨境,这就是为什么今年许多中小货代被淘汰的原因,跨境电商行业的震荡导致出货量下降,而延误问题则导致货代的现金流紧张,一些货代很难撑过去,前阵子跑路倒闭的货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02
卖家断货半月赔偿千元
作为跨境电商市场中重要的两大参与者,货代与卖家相互成就、相辅相成,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作为案件中的“案外人员”,委托货运的卖家与货代公司协商,最终也是获得千元的赔偿金额。但实际上,延误半个月,销售断货导致的经济损失却远不止于此。
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延迟到货难免会导致产品无法按时上架,店铺订单量必然会骤降。而且,当一款listing长期处于断货状态,listing权重以及排名都会下降,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会更高,甚至严重可能整个店铺都毁了。
一位跨境卖家告诉雨果跨境,遇到违约的货代,报警只是一种维权手段,但是实际作用真的很难说。“类似事件在跨境圈常有发生,除非卖家涉及的货件数量与金额庞大,很少卖家会耗费时间与精力去对簿公堂。”
这些苦痛只有亚马逊卖家自己知晓,即使最后用法律维权,可能也只能按照延误货物数量给相应的赔偿,背后的损失有多惨烈只有卖家自己清楚。
03
正班船与加班船混淆概念的“陷阱”
货代的业务人员对于美森正班船与加班船按理说非常明确,但在实际合作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因混淆概念或者双方的理解不同留下纠纷隐患。
在上述案件中,被判罚的货代公司在接到原告委托承运货物的要求后,并未履行正班船出运的承诺,而是有意安排在后面的加班船,还辩称其年前将美森公司的三种航次均称为正班,显然与卖家向货代报价时区分的加班、正班、限时达的理解不符。
据雨果跨境了解,关于美森加班船与正班船的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航线代码不同:美森正班船是CLX,2006年开启;美森加班船是CLX+,2020年7月开始常态化;美森奥克兰是CCX(中国-加州快线),2021年7月加开的旺季加班快航。
2、截港时间和海上运输时间不同:CLX正班船离开厦门、宁波、上海的时间分别是:上个周六、当周二、当周三。CLX+加班船离开厦门、宁波、上海的时间分别是:上个周六、当周三、当周四。CCX加班船离开厦门、宁波、上海的时间分别是:上个周六、当周二、当周四。
3、停靠码头不同:正班船在美国停靠的码头是独立码头,而加班船是公共码头,除非满足两个前提,1)船只是在美国注册的,2)船上的所有船员是美国籍。
4、时效稳定性不同:美森正班船的时效稳定性更强。美森加班船在长滩虽然有自己的独立码头和集装箱堆场,不过相对要小一些,时效没这么准时。
当卖家与货代协商到最后迫不得已诉至公堂时,保留好相关交易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案例中,双方往来的微信聊天纪录均作为证据,因此,发生争议时,保留微信记录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和维权具有重要作用。